地址: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
22号路150号
电话:024-25326919
024-25326916
传真:024-25326917
网址:www.siiecqg.com
欢迎访问【沈阳工业安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球罐分公司】网站!
今天是:
地址: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
22号路150号
电话:024-25326919
024-25326916
传真:024-25326917
网址:www.siiecqg.com
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,沈阳有一家施工企业,从来也没有因施工任务发过愁,倒是经常为任务太多而闹“人荒”。这家企业就是本报1989年曾重点报道过的“东方球王”——沈阳市工业安装工程公司。
“三代铁班子”兴企
70年代初,当时的沈阳市工业安装公司(以下简称沈安)没有定型产品。为了“找饭吃”,他们曾生产过毛驴车,做过阳台钢窗。面对这一窘境,以公司经理陈兴久为首的首届领导班子大胆开拓进取,冒着极大风险,拍板决定大打球罐生产安装攻坚仗,创建了公司的首个品牌。如今,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7000多个球罐中,就有700多个是沈安人生产安装的。从此“东方球王”的美誉传遍了大江南北。
进入90年代,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,以第二届公司经理郭树生为首的领导班子,居安思危,果断决策,同美国最大的轻钢生产厂家巴特勒公司合作,投资千余万元,新上一条轻钢生产线,每年可生产各种型号的轻钢产品3万余吨,质量达到美国同类产品标准,为企业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。
近年来,以公司董事长鞠保义、总经理王长利为首的领导班子,不断探索发展新路,在国内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,大胆开拓国际市场。经过努力,公司现已获得国家对外经贸部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资格,并于1999年4月成功地打进孟加拉,圆满完成了孟加拉港煤气球罐承建任务。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,他们逐步形成了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精,人精我变,人变我转”的市场战略,从而使企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。
沈安人为什么能如此长盛不衰,业内领导及广大员工一致认为:关键在于沈安有个“三代铁班子。”
与工人群众心贴心
沈安领导班子不仅在生产经营上高人一筹,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始终和广大工人群众贴在一起。沈安公司常年有1/3的职工在外地施工,北到黑龙江,南到广州、深圳,施工现场每年都有一百多个。每年春节临近,只要有成批的职工回到沈阳,无论是三更半夜,还是刮风下雪,公司领导成员都要亲自去接站,把公司所有的小车都集中起来,把工人一个个送到家。
多年来,沈安各级领导对外地职工坚持做到婚、生、丧、病、嫁“五到场”,买粮、买煤、买冬菜、修房、换罐“五到家”;工资、奖金、药费、劳保费、动迁费“五必保”。十几年来,我们为赴外地工作两年以上的近千名职工办理了家庭财产保险,人身意外伤害保险。对考上大学的职工子女,每家嘉奖1000~2000元。
1999年,沈安公司首次打出国门,承揽了孟加拉6台球罐的施工任务。当列车启动时,职工们看着站在站台上的公司领导,眼含热泪,边挥手边喊:请领导放心,我们不会给安装公司丢脸。到达孟加拉,正值7月酷暑,气温高达48摄氏度左右。工人们水土不服,酷热难当,人人拉肚子,有的一宿拉10多次。经理吴平边安排生产,边照顾职工,每天晚上陪职工打点滴,直到最后一个人拔下针头他自己才肯睡觉。职工吃不下饭,他就亲自下厨。在孟加拉施工的日子里,没有一个职工哪怕休过一天。国庆节到了,吴平从市场买来了一个旧彩电,组织大家看国庆50周年阅兵式。阅兵式激发了职工为祖国争光,为企业争光的豪情,仅用5个月就完成了按常规需一年完成的施工任务。孟方非常满意,中国沈阳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。
沈安公司津海分公司在天津施工,1999年完成施工产值1.2亿。10月份总公司接到津海的报捷书后,马上组织慰问团,带着50瓶茅台酒去工地慰问。晚上开完祝捷大会,职工们边喝酒边说,我一辈子也没喝过茅台酒,公司领导这样关心我们,我们要给公司干出个样。11、12月两个月他们又完成施工产值2000万元。
公生明,廉生威
多年来,“清清白白掌权,堂堂正正做人”,一直是沈安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的准则。近年来,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多次拒收各种“好处费”和贵重礼品;在住房、奖金分配、晋级、子女安排上公开透明,真正做到了廉洁自律。去年,公司两级班子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,其中就有4个班子成员的爱人被分流。
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不仅平时坚持勤政廉政,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更是挺身而出。1995年8月3日,沈阳暴发多年罕见的洪水,沈阳浑河河床下层1.3公里直径2.2米的居民生活用水管线浮出水面,一处管壁焊缝已裂开3/5,管道内的高压水像箭一样喷射出来。在这危急关头,公司党委书记鞠保义、副经理赵晏祥一马当先,奋不顾身地跳进湍急的河水中,用草袋子堵水引流,用身体堵草袋墙缺口,不顾被洪水卷走的危险,带领职工连续奋战6个多小时,及时排除了险情。
公生明,廉生威。三代铁班子铸造的“东方球王”,果然名不虚传!本报记者 董子华